眼睛作為我們的心靈之窗,最重要的功能器官之一,我們需要從小保護,現(xiàn)在隨著科技的發(fā)展,兒童的視力問題更是嚴重,有很多家長并不了解兒童視力相關的知識,現(xiàn)在我們重點了解一下視力發(fā)育的三個關鍵時期。
第一個關鍵期:新生兒期
寶寶出生一個月后,最好做次眼底檢查,確定玻璃體和視網(wǎng)膜沒有先天性疾病。有眼病家族史的寶寶、低體重兒、早產(chǎn)兒更要重視眼睛的檢查。如有上瞼遮蓋瞳孔1/2以上、晶狀體混濁、瞳孔異常大等都應懷疑先天性上瞼下垂、先天性白內障、先天性青光眼等疾病的可能,一定要及早發(fā)現(xiàn)及早治療。
第二個關鍵期:學齡前期
兩三歲到六歲左右,遠視、散光 、屈光參差、斜視、弱視等都不太容易被發(fā)現(xiàn),6歲以后有癥狀再治,療效就差了。所以平時要多注意觀察兒童的表現(xiàn),如玩具拿得特別近,稍放遠些就會哭鬧;常常瞇眼,歪頭用一只眼看或將臉斜向一側看;或在陽光下閉上一只眼看東西;不能注視物體等情況,盡快要到眼科就診治療。如果平時無異常表現(xiàn),也建議2~3歲做一次散瞳驗光,可準確篩查出是否存在這些隱疾。如果有應及時通過光學等矯正手段進行治療。
第三個關鍵期;學齡期
孩子上學后,可能會出現(xiàn)視力下降的情況,但父母急忙帶孩子去眼鏡店配眼鏡是錯誤的做法,太過草率。有些孩子可能是假性近視,想判斷假性近視還是真性近視一定要到正規(guī)眼科做散瞳驗光。12歲前第一次配近視鏡,也要散瞳驗光,散瞳驗光配合規(guī)范的主覺驗光綜合出來的度數(shù)比只用電腦或插片驗光測出來的近視度數(shù)低,也就更準確,佩戴更舒適。兒童發(fā)育較快,一定要定期復查,眼鏡度數(shù)不合適及時更換。此外要注意用眼姿勢及環(huán)境,保持用眼時環(huán)境光照充足,保持正確的坐姿,書本與眼睛距離在33厘米左右,不要趴在桌子上、躺在床上或在動蕩不穩(wěn)的車上看書及手機等,勞逸結合,避免長時間近距離學習,多參加戶外活動,預防近視的發(fā)生。
兒童視力標準:
兩個月嬰兒眼睛能隨目標的活動而轉動;
4個月嬰兒視力為0.02~0.05;
5~6個月嬰兒視力為0.04~0.08;
7~8個月嬰兒已有固視,能長時間看一個方向;
一周歲兒童能識別眼、耳、鼻等器官;
2歲兒童的視力達到0.4左右;
3歲兒童的視力達到0.5~0.6左右;
4歲兒童的視力達到0.6~0.8左右;
5歲~12歲兒童的視力達到0.8~1.5左右;
到12歲左右,眼球發(fā)育完全。
家長們一定要重視孩子視力問題,一般來說,3~6個月進行一次視力檢查,這樣能及時掌握孩子的視力情況,發(fā)現(xiàn)問題及時預防及時治療。